艾灸治疗穴位 – 腹结 的准确位置和治疗方法
腹结、经穴名。
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
属足太阴脾经。
在腹内、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、有第11肋间动、静脉、分布有第11肋间神经。
主治腹痛、泄泻、便秘、痢疾、消化不良等。
直刺1-2寸。
名称释义
(1)腹结。
腹、腹部也。
结、集结也。
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。
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、因本穴位处肉之陷、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、故名。
(2)腹屈。
腹、腹部也。
屈、亏也。
腹屈名意指脾经气血在此亏缺。
本穴为脾经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结沉降之处、脾之气不足、、如亏缺之状、故名腹屈。
肠结、肠窟名意与腹屈同、肠指大肠金性之气、窟、空窍也、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。
(3)临窟。
临、至也。
窟、空窍也。
临窟名意指本穴所处气血物质空虚之处。
理同腹结名解。
取穴定位
大横穴下1.3寸、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
主治病症
1. 腹痛、腹泻、食积、
2. 疝气。
艾灸与临床应用
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炎、细菌性痢疾等。
配天枢、足三里主治腹痛、腹泻、配行间主治腹痛、胃痛。
穴位示意图
本文来自烟雨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