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治疗穴位 – 水分 的准确位置和治疗方法
水分穴、人体穴位、别名:中守穴、中管穴、分水穴。
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、注治腹泻等疾病。
名称释义
(1)水分。
水、地部水液也。
分、分开也。
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。
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、至本穴后、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、故而得名。
分水名意与该穴同。
(2)中守。
中、与外相对、指中间。
守、把守也。
中守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循腹正中线的任脉下行。
本穴物质为神阙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、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、经水循任脉直流而下、本穴如同在经脉道路中间有关卡把守一般、故名中守。
(3)中管。
中、中间也。
管、管道也。
中管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。
本穴为任脉气血由气向液的转化之地、转化后的液态物则循任脉道路向下而流、任脉如同经水下行的管道一般、故名中管。
取穴定位
穴位取穴法:位于上腹部、前正中线上、当脐中上1寸。
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、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。
水分穴位于人体中腹部、肚脐上一指宽处(即拇指的宽度)。
主治病症
水分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、主治病症为:腹泻、浮肿水肿、腹水(腹积水)、腹痛、腹胀、肠鸣、泄泻、翻胃、水肿、小儿陷囟、腰脊强急等。
艾灸与临床应用
配天枢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、有调和气血、健运脾胃的作用、主治绕脐痛、腹泻、纳呆。
配气海、有行气利水的作用、主治气滞水肿。
配三阴交、脾俞、有健脾利水的作用、主治脾虚水肿。
配阴交、足三里、有健脾和胃、活血祛瘀、益气行水的作用、主治鼓胀。
穴位示意图
本文来自烟雨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