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治疗穴位 – 太白 的准确位置和治疗方法
太白、经穴名。
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
属足太阴脾经。
输(土)、原穴。
在足内侧缘、当足大趾本节(第1跖趾关节)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。
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、足背静脉网、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。
主治胃痛、腹胀、呕吐、呃逆、肠鸣、泄泻、痢疾、便秘、脚气、痔漏等。
名称释义
(1)太白穴。
太、大也。
白、肺之色也、气也。
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、化为肺金之气。
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、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、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、故名太白穴。
大白名意与太白穴同、大、通太。
(2)脾经俞穴。
俞、输也。
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、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、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、故为脾经俞穴。
脾经俞穴
脾经俞穴
(3)本穴属土。
属土、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。
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、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、故本穴属土。
取穴定位
取定穴位时、可采用仰卧或正坐、平放足底的姿势、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、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。
主治病症
胃痛、腹胀、肠鸣、泄泻、便秘、痔漏、脚气、体重节痛、痢疾。
穴位示意图
本文来自烟雨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