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脸色发白:气血虚弱!
我们用“面无血色”来形容人的脸色如何糟糕,用用容光焕发来形容人的气色如何之好,可见气血与容貌也是分不开的。
可以说是,气血乃女性健康与美丽的源泉,女性“气血”这一泉水充足了,则泉眼时时刻刻往外喷涌着“好气色”与“好身体”。其实“脸色”也是身体的一面镜子,可以直观反映出你的健康状态。
有些人的脸色却呈现出苍白、煞白甚至惨白的状况,且没有脸色毫无光泽, 其实这跟气虚、血虚有关。血液不足,不能营养面部,则易出现脸色发白的现象,此外,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,所以补血的同时要先补气,气能生血,而且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。若气虚了,脸色也易出现苍白色。
脸色发白,气血虚弱,艾灸穴位:
1、印堂(脸色发白多灸,以红润气色)
2、膈俞
3、脾俞
4、中脘
5、足三里
6、太白
艾灸时间:肢体每穴15-20分钟,躯干每穴30-40分钟,一周休息一两日。
二、脸色发黄:脾胃虚弱!
有个不太好的词叫做“黄脸婆”,其实不是年纪到了,而且脾胃弱了。有些人的脸色出现蜡黄、焦黄的情况,很可能就是脾胃虚弱导致的。脾胃是后天之本,是营养物质的来源,如果脾胃虚弱以后不能正常运化,营养物质就不能滋润到我们的面部,故而脸色会出现黄色
如果发现自己脸色发黄,则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胃功能的食物,比如薏米、百合、山药、黄鱼、小米、人参等。祛湿的有薏仁、红豆、冬瓜皮及荷叶、莲子等。此外,为了保护脾胃,在生病时要要少吃牛黄解毒片、牛黄上清丸等苦寒类药物。
脸色发黄,脾胃虚弱,艾灸穴位:
1、脾俞
2、胃俞
3、中脘
4、天枢
6、足三里
艾灸时间: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,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,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,躯干每穴30-40分钟,一周内休息1-3天。
三、脸色发红:阴虚火旺!
脸色发红并不代表都是健康的体现,有一种“红”和疾病有关,那就是脸色潮红。比如有些人一到下午的时候就会出现脸色发红的现象,其实脸色潮红和阴虚、上火有关。容易表现出心情烦躁、两手心发热等症状。
脸色发红也分两种情况,如果是满面通红,则说明上的火为“实火”,在艾灸之余考虑大椎放血;如果发现只是颧骨发红,则说明上的火为“虚火”。
阴虚火旺体质,是否也适合艾灸呢?
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阴虚体质的人,其中也有不少人使用了艾灸,并有很好的效果,事实胜于雄辩。因为艾灸不仅仅是热,更主要的的功能是扶正,艾灸可以双向调整。当您觉得寒凉的时候,用它可以帮助你温热,当您感觉燥热的时候,用它可以平复这种燥热的状态,这就是双向调整的功能。
脸色发红,阴虚火旺,艾灸穴位:
1、大椎
2、八髎
3、足三里
4、太溪
5、涌泉
艾灸时间:阴虚的情况更要注意循序渐进!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,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,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,躯干每穴30-40分钟,一周内休息1-3天。
四、脸色发黑:肾虚!
我们都知道的,中国人的肤色多是“黄种人”,但是有一些人的脸色却是黄里面透着黑色,整个人看上去也无精打采,更且看上去好像比实际年龄还要老上几岁,如果呈现这种脸色的话,则说明你出现肾虚了,这点昨天咱们也讨论了。
中医认为五色对应五脏,黑是跟肾相对应,所以说肾虚的病人往往多见黑面色。黑眼圈也属面色发黑,它就是因为肾虚导致水代谢异常造成的。艾灸之余,不妨多吃一些具有补肾温阳功效的食物,如羊肉、当归、韭菜、枸杞等。
脸色发黑,肾虚,艾灸穴位:
1、肾俞、命门
2、关元
3、太溪
4、涌泉
艾灸时间:初始每穴艾灸15分钟,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,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,躯干每穴30-40分钟,一周内休息1-3天。
五、中医如何面诊?
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,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。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、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。身体的异常变化,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。
检查面部,可发现有骨的形状、肌肉紧张度、弹性、收缩力的变化,还可有肿胀、皱纹、结痂、缺陷、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、疼痛等。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,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,有无上述异常变化,如有,即表明其对应脏器有 疾病,一般判断如下:
1、如果在面部出现皱纹、斑点和皮色改变,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失调。
2、如面部出现小疙瘩、充血、肿胀,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,侵入血液。
3、黑眼眶,表明肾脏、卵巢或膀胱有病。
4、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。